欢迎访问吉林省畜牧业管理局网站!

首页>新闻发布>牧业要闻>部门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部门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发布 > 牧业要闻 > 部门动态

部门动态

第二十二届农交会 吉林女牛倌将 品牌故事讲到“强农论坛”

  • 发布时间:2025-10-20 10:02:00
  • 作者:
  • 来源:
  • 字号【
  • 分享

  刚刚结束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博览会的“强农论坛”上,来自吉林省桦甸市金牛牧业的女牛倌潘淑红作为唯一一名来自基层的代表,向来自全球的参会代表讲述了“桦牛”30年的品牌之路这次,为什么是“桦牛”?“桦牛”到底有什么底气?在潘淑红的发言中,“桦牛”品牌之所以有今天,离不开“三个根基”。


  一是科技破局,让品牌有“硬核实力”二十多年前,桦甸的养牛人守着本地黄牛犯愁:牛儿耐粗饲却长得慢,肉卖不上价,没有品牌,乡亲们养牛只能赚“辛苦钱”。那时潘淑红就明白,没有科技托底,品牌就是“空中楼阁”。2000年前后,拉着长江学者吕文发教授团队一起干,开启延边牛为母本、西门塔尔和安格斯为父本的三元杂交选育,形成了今天“桦牛”的品种基础。慢慢地,“桦牛又装上了“智慧大脑”引进智能化管理系统、粪污资源化利用系统,建可视化信息平台,这一场“科技长征”下来,每头牛平均增重300斤,肌内脂肪沉积率提高20个百分点,每头牛的饲养成本降低30%以上养殖效益翻了两倍多!科技的内核撑起了“桦牛”的品质根基“桦牛”的品质,是用科技一天天“雕”出来的

  二是标准筑基,让品牌有“信任底气”有了好品质如何让消费者认可,信任就得靠标准来背书。这些年,桦牛牵头搭起了覆盖“养殖-屠宰-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养殖端,牛儿吃的是“优质牧草+精细谷物饲料”,喝的是长白山泉水,牛舍温湿度都有定数;屠宰端,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少一步都不行;加工端,每块牛肉都能追溯到哪个牛舍、哪批饲料;销售端,冷链配送+无忧售后,让消费者收到安心。靠着这套“近乎严苛”的标准,桦甸金牛牧业拿下了“国家畜禽标准化示范场”“首批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国字号招牌“桦牛”2022年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桦甸黄牛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定、入选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标准的链条撑起了“桦牛”的信任根基消费者的口碑,是用标准一点点“焊”出来的。

  三是联农带户,让品牌有“民生温度”。我们常说“品牌强农”,最终要“强”在农户的口袋里。这些年,政府支持“桦牛探索“龙头企业+协会+联合体+村集体+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多元合作模式,搞订单养殖、保底收购,让农户养牛“有底气”搞技术培训、教育帮扶,让农户养牛“有本事”搞产业分红、利益共享,让农户养牛“有赚头”。截至目前桦牛已经带动1.5万余户农户加入养殖体系,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6000多人,户均年增收超过3万元以上。联农带户的模式撑起了“桦牛”的民生根基品牌的底色,是用帮扶一笔笔“绘”出来的

  发言中,潘淑红特别提到:吉林省有发展肉牛产业的沃土,正在大力实施“千万头肉牛工程”,我们企业也是政策的受益者。去年肉牛行业遇“寒冬”,市场价格下跌,不少企业犯了难,我们靠着政府的72.24万元奖补资金、吉林农信1500万元“信用+肉牛活体抵押”贷款,不仅稳住了1.8亿元产值,更保住了域内33万头肉牛的养殖量,让乡亲们不用为“卖牛难”“养牛亏”发愁,公用品牌的推广、政府牵头的产销对接也让我们走上了产业发展的快车道。


  发言最后,潘淑红满怀激情地说,农业是慢产业,品牌是慢工程。只要我们扎稳黑土地,把品质做扎实、把品牌做响亮、把乡亲带起来,就一定能成为乡村振兴的“金名片”联农带富的桦牛”“金牛”!

  桦牛真牛,吉牛中国牛!

 
打印 关闭

第二十二届农交会 吉林女牛倌将 品牌故事讲到“强农论坛”

  刚刚结束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博览会的“强农论坛”上,来自吉林省桦甸市金牛牧业的女牛倌潘淑红作为唯一一名来自基层的代表,向来自全球的参会代表讲述了“桦牛”30年的品牌之路这次,为什么是“桦牛”?“桦牛”到底有什么底气?在潘淑红的发言中,“桦牛”品牌之所以有今天,离不开“三个根基”。


  一是科技破局,让品牌有“硬核实力”二十多年前,桦甸的养牛人守着本地黄牛犯愁:牛儿耐粗饲却长得慢,肉卖不上价,没有品牌,乡亲们养牛只能赚“辛苦钱”。那时潘淑红就明白,没有科技托底,品牌就是“空中楼阁”。2000年前后,拉着长江学者吕文发教授团队一起干,开启延边牛为母本、西门塔尔和安格斯为父本的三元杂交选育,形成了今天“桦牛”的品种基础。慢慢地,“桦牛又装上了“智慧大脑”引进智能化管理系统、粪污资源化利用系统,建可视化信息平台,这一场“科技长征”下来,每头牛平均增重300斤,肌内脂肪沉积率提高20个百分点,每头牛的饲养成本降低30%以上养殖效益翻了两倍多!科技的内核撑起了“桦牛”的品质根基“桦牛”的品质,是用科技一天天“雕”出来的

  二是标准筑基,让品牌有“信任底气”有了好品质如何让消费者认可,信任就得靠标准来背书。这些年,桦牛牵头搭起了覆盖“养殖-屠宰-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养殖端,牛儿吃的是“优质牧草+精细谷物饲料”,喝的是长白山泉水,牛舍温湿度都有定数;屠宰端,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少一步都不行;加工端,每块牛肉都能追溯到哪个牛舍、哪批饲料;销售端,冷链配送+无忧售后,让消费者收到安心。靠着这套“近乎严苛”的标准,桦甸金牛牧业拿下了“国家畜禽标准化示范场”“首批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国字号招牌“桦牛”2022年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桦甸黄牛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定、入选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标准的链条撑起了“桦牛”的信任根基消费者的口碑,是用标准一点点“焊”出来的。

  三是联农带户,让品牌有“民生温度”。我们常说“品牌强农”,最终要“强”在农户的口袋里。这些年,政府支持“桦牛探索“龙头企业+协会+联合体+村集体+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多元合作模式,搞订单养殖、保底收购,让农户养牛“有底气”搞技术培训、教育帮扶,让农户养牛“有本事”搞产业分红、利益共享,让农户养牛“有赚头”。截至目前桦牛已经带动1.5万余户农户加入养殖体系,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6000多人,户均年增收超过3万元以上。联农带户的模式撑起了“桦牛”的民生根基品牌的底色,是用帮扶一笔笔“绘”出来的

  发言中,潘淑红特别提到:吉林省有发展肉牛产业的沃土,正在大力实施“千万头肉牛工程”,我们企业也是政策的受益者。去年肉牛行业遇“寒冬”,市场价格下跌,不少企业犯了难,我们靠着政府的72.24万元奖补资金、吉林农信1500万元“信用+肉牛活体抵押”贷款,不仅稳住了1.8亿元产值,更保住了域内33万头肉牛的养殖量,让乡亲们不用为“卖牛难”“养牛亏”发愁,公用品牌的推广、政府牵头的产销对接也让我们走上了产业发展的快车道。


  发言最后,潘淑红满怀激情地说,农业是慢产业,品牌是慢工程。只要我们扎稳黑土地,把品质做扎实、把品牌做响亮、把乡亲带起来,就一定能成为乡村振兴的“金名片”联农带富的桦牛”“金牛”!

  桦牛真牛,吉牛中国牛!

 
网站访问量统计:
总计: 昨日: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吉林省人民政府 | 农业农村部

版权所有:吉林省畜牧业管理局     地址:长春市人民大街1486号     备案号:吉ICP备05001602号

政务公开电话:0431-88906861     网站标识码:2200000029      吉公网安备:220102020006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