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轮吉林疫情发生以来,在在吉林省畜牧业管理局的号召下,集团总部董事会及时研究成立了延边畜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疫情防控保供领导小组,由公司副总经理张剑任组长,具体负责抗疫捐赠、市场保供和志愿者招募等工作,公司其他员工特别是党员和退役军人们听说之后纷纷按下了报名键,彰显了延边畜牧开发集团作为国家级龙头企业和重点保供企业的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奉献情怀。
爱心涌动! 彰显企业情怀
日前,延边疫情防控工作到了最吃劲的关键阶段,各县市也在努力多渠道征集防控物资,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各项保障工作。张剑得知有关情况后,代表畜牧集团积极主动与有关部门沟通联络,通过州工商联、州女企业家协会、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州青联、州新的社会阶层联合会、龙井市红十字会向汪清、延吉、珲春、龙井、敦化等地有关单位捐赠现金,以及生活、医疗物资。
向汪清捐赠消杀用品向延吉市捐赠医疗物资
向延吉市捐赠医疗物资
向延吉西站捐赠生活物资
向珲春捐赠物资
向敦化捐赠物资
向龙井红十字会捐赠物资
“若有战,召必回”。张剑朴实的话语,既表达了一名老党员知恩图报的高尚情怀,也彰显了一名老战士忧国忧民的精神境界。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来袭,集团全员进入静态管理,张剑一边积极完成公司抗疫和保供工作,一边又主动请缨,积极参加了社区志愿者活动,把好小区的人员车辆进出关,为大家测量体温,认真登记人员信息。他说:“这都是一个共产党员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没有什么值得张扬的。”
保障供应,勇担抗疫“摆渡人”
志愿者招募令发布后,公司司机队伍积极响应,成立了一支由退役军人组成的“60后”司机战队,一直奋战在保供一线,成为连接企业与市民之间的“摆渡人”,确保民生物资的保障。
凌晨3点,窗外刚刚见亮,年近60岁的退伍军人王新手机闹钟准时响起,伴着“嘀嘀”声麻利地起身开灯,穿上衣服草草洗漱一番,伴着几分凉意钻进了车里,他在寂静的凌晨发动货车,开启一天的保供“奔波”。每天来回龙井-延吉2次,以确保将当天的新鲜肉制品送到门店,保证市民吃到新鲜的牛肉。“军人的作风就是不讲条件、不讲困难,保证完成任务。”作为一名退伍军人,王新说,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他不能退缩,关键的时候要顶上去。
全市进入静态管理后,保供企业的责任重大,每天面对新老客户的线上订单,还有2个月就要退休的赵安民师傅和“60后”司机战队成员崔世君师傅勇挑重担,每天往返于门店与小区之间,有时甚至冒着可能感染的风险,帮助接送志愿者、运输医疗物资,帮助求医买药、采购生活用品,用自己的辛勤付出打通非常时期抗疫前线和后方保障的“最后一公里”,用“60后”司机战队的话说:“我们是最应该去一线的,因为我们都是老员工,更何况我们企业担负着全市保供的重任,年轻力壮的同事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我们虽然都快60岁了,但我们一定能够完成好这项艰巨的任务!”
战胜疫情,责任不能缺席
疫情发生后,千禧年后出生的大学生员工刘广龙以身边的退役军人为榜样,也踊跃报名“参战”。一开始怕家人担心,没敢告诉他们,报名后才和他们说,这让远在黑龙江的母亲十分担心,每次出门前都要视频嘱咐一遍“一定要做好自身的防护,安全回来。”就这样,每天在妈妈的叮嘱下,刘广龙走向志愿者岗位,成为1名最美“逆行者”。全天候、全时段巡回消毒,对分管的2栋居民楼所有人员进行“地毯式”扫码,“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对进出大门人员、车辆逐一扫码、登记,每次他都会多“问一次”、多“看一遍”、多“记一笔”,事情虽小,却是防疫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10多天来,入小区、进楼栋,搞宣传、做劝导,与社区工作人员并肩作战,一直坚守在“疫”线。得知社区工作人员紧缺后,他主动申请,自愿当起了社区群众的“代购员”、“值守员”、“劝导员”。他说:“疫情防控期间,自己作为千禧年后新一代年轻人能尽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服务群众、回馈社会,我深感自豪和光荣。同时他还发挥自己的写作特长,每天把公司所发生的感人事迹写成《抗疫时报》,记录下所有员工的点点事迹,鼓励大家一起投身抗疫工作。
疫情无情人有情,公司全体员工都默默地在不同的岗位上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保证货源稳定市场
抗疫时报
用志愿者刘广龙的话说,以前只是在网上看到各地抗疫的场景,这次作为抗疫队伍中的一员,真切地感到“抗击疫情,人人有责”。同时,在捐赠物资的过程也感受到抗疫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扎实的作风、严谨的态度、无私的奉献:防疫关卡层层消杀、物资清点一丝不苟、一线防疫逆势而行,正是他们面对疫情的这种作风、态度和奉献,才换来我们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