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吉林省畜牧业管理局网站!

首页>专题专栏>畜牧产业精准扶贫

当前位置:

首页

 > 

畜牧产业精准扶贫

畜牧产业精准扶贫

蜜蜂产业扶贫调研和技术指导服务 工作情况汇报

  • 发布时间:2019-09-30 16:44:00
  • 作者:
  • 来源:
  • 字号【
  • 分享

根据省局《关于开展全省畜牧产业扶贫调研和技术指导服务的通知》要求,第二工作组在省养蜂科学研究所陈东海副所长带领下,分赴通化市、白山市、延边州部分市县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和调研工作。

技术指导服务和调研工作分两个阶段进行,一是9月2日至5日,工作组赴通化市的柳河县柳南乡西腰沟村、安口镇长安村、罗通山镇福民村及白山市的靖宇县濛江乡八宝村、赤松镇赤松村等地进行蜜蜂产业扶贫调研和技术指导服务。二是9月16日至19日,工作组赴延边州的龙井市老头沟镇永胜村、汪清东北新兴蜂业有限公司、汪清县春阳镇阳光村及安图县万宝镇前进村、新合乡吉房子村等地进行蜜蜂产业扶贫调研和技术指导服务。工作组听取了延边州农业农村局、汪清县农业农村局、安图县畜牧兽医总站(局)及白山市农业农村局关于蜜蜂产业扶贫及蜂业发展情况的汇报。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技术指导服务情况

1.开展现场技术指导

在柳河安口镇长安村,针对养蜂需要采取“面对面”、“一对一”、“手把手”方式,挨家挨户对15户贫困养蜂户及10户非贫困养蜂户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帮助检查蜂群,查看蜜蜂发展情况、饲料情况、繁殖情况、疫病发生情况等,针对每户蜂群实际情况,对秋繁、疫病、饲养等方面进行技术指导。同时,附近的养蜂者进行了现场观摩,通过对贫困户的指导,其它养蜂户也对照自己养蜂问题进行学习。

在靖宇濛江乡八宝村(2户)、龙井老头沟镇永胜村(3户)、汪清春阳镇阳光村(15户)等地,也采取同样方式开展现场技术指导。

柳河县安口镇长安村          靖宇县濛江乡八宝村

龙井市老头沟镇永胜村        汪清县春阳镇阳光村

2.进行集中技术培训

9月4日在柳河安口镇政府会议室内,为来自安口镇的贫困户、养蜂户及其它农民70余人进行了“安口镇蜜蜂健康养殖技术与产业扶贫培训”。陈东海研究员根据培训前调研情况,阐述了安口镇养蜂业现存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指明了安口镇的蜂业发展方向和前景。王志副研究员主讲了“发展养蜂生产,奔向美好生活”一课,从养蜂有什么好处,我省养蜂的优势以及养蜂存在的风险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将养蜂生产与百姓日常生活紧密连接起来,从甜蜜事业到延年益寿,从养蜂脱贫实例到效益和风险分析,让老百姓对养蜂业有了直观的了解。张发高级技师主讲了“蜂群安全越冬”课程,从秋繁、治螨到越冬前期准备,从室内越冬到室外越冬管理,再到特殊情况处理等面面俱到地进行了详细讲解,并解答了蜂农在秋冬饲养中遇到的问题。

 

3.村部技术交流座谈

针对汪清春阳镇阳光村15户(800多群蜂)、安图万宝镇前进村11户(350多群蜂)及新合乡吉房子村22户(1000多群蜂)贫困及非贫困养蜂户,在村部采取“面对面”方式,就大小蜂螨危害、药物选择、蜂产品质量、蜂产品销售及蜂群饲养规模、本地资源等进行了技术交流座谈,陈东海研究员、柏建民高级技师回答了养蜂户的技术难题。村干部及驻村工作队干部参加了技术交流座谈。

汪清县春阳镇阳光村

安图县万宝镇前进村          安图县新合乡吉房子村

二、产业发展调研情况

1.蜜蜂产业扶贫取得了良好成效

柳河安口镇长安村在2018年帮扶的5户贫困户养蜂脱贫基础上,2019年新增11户贫困户发展养蜂,现长安村贫困养蜂户达15户,养蜂208群,2019年生产蜂蜜630多斤,售价40-50元/斤,加上分蜂收入,实现了当年脱贫的目标。带动该村10户非贫困户养蜂,蜂群185群。

柳河柳南乡西腰沟村,申水蜂场是我局及省养蜂科学研究所共建的示范蜂场,蜂箱全部由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吉林综合试验站提供,现养蜂90多群,在该村及周边起到了良好的产业带动效应。全村目前有20余户养蜂1000多群,2016年帮扶5户贫困户养蜂全部脱贫。2019年帮扶1户贫困户养蜂,现养蜂10群,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汪清复兴镇我局蜂产业扶贫基地,2019年金苍村47户养蜂368群,产蜜9400斤;糖厂村39户养蜂312群,产蜜9120斤。

除此之外,永吉金家乡金家村(12户)、和龙福洞镇东新村9户)、龙井老头沟镇永胜村(3户)、靖宇濛江乡八宝村(2户)及靖宇镇河南村等,都在省养蜂科学研究所集中授课、现场指导与远程服务、良种蜂王、蜂群及物资的支持下,均实现了蜜蜂产业扶贫的目标。同时通过养蜂获取的效应,带动了地方蜜蜂饲养数量,特色蜜蜂养殖产业得到政府部门及农民的认可与发展。

2.创新养蜂发展模式,为扶贫助力

靖宇县靖宇镇靖美南山农场在长白山余脉吊水湖风景区原始森林成立了全县首个可视农业项目——靖美南山家庭农场可视蜂场,在蜂场多个点位安装有24小时监控摄像头,消费者可到农场实体店铺亲眼查看蜂场管理及蜂蜜采集、灌装进店过程,也可以手机安装APP实时监视。农场推出家庭领养蜜蜂模式,消费者以家庭为单位出资购买整箱蜜蜂,交由可视蜂场托管养殖,消费者可随时通过手机查看蜜蜂生长及采蜜情况,还可在休闲时间带家人前往蜂场亲自取蜂脾摇蜜,现场品尝,让消费者实现“亲自管”、“放心吃”的同时,亲身感受怡然自乐、返璞归真的自然田园风情。通过该模式,不但发展地方养蜂产业,还与扶贫产业结合起来,由当地扶贫部门为20户贫困户领养蜜蜂20群,为村集体领养蜜蜂30群,每年每群蜂给贫困户和村集体10斤蜂蜜,蜂蜜由政府部门及扶贫点进行售卖,返现金给贫困户和村集体。蜂群归贫困户与村集体所有,贫困户每年都能根据领养的蜂群数分到相应数量的资金(或蜂蜜),扶贫部门、代养户、贫困户三方均达到满意结果。

调研中了解到,安图县松江镇在发展蜜蜂产业扶贫上,部分村采取了村集体购买蜂群,承包给一个人饲养,每群蜂每年交村集体100元,蜂群归属村集体,蜂群饲养过程村里不干预,合同一年一签。

3.调研过程中的问题

1)对养蜂认知不足:有些地区,蜜源植物资源丰富,养蜂户虽然很少,但唯恐发展养蜂影响自家蜂蜜生产,而对发展养蜂产业持拒绝状态。有的从未参加过养蜂科技培训,养蜂技术落后,产量低,长期未换种,种性退化严重,对新型蜜蜂疫病措手不及,在治疗过程中,不但蜂群减产,而且污染蜂产品,急需当地组织技术培训进行知识更新。

2)贫困户养蜂生态较差:部分贫困户蜂场环境较差,有的与鸡鸭鹅及猪马牛等畜禽混养,或者相隔较近,有的离垃圾点、粪污处理点距离较近,蜜蜂极易采集动物粪便及垃圾赃物等,给蜂病传播制造了可能,给产品质量提升制造了困难,规范化养蜂技术及健康养殖技术十分急需推广。

3)产销对接较差,导致扶贫成果不明显:有些地方蜂蜜销售不成问题,价格好。有些地方养蜂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苦于蜂蜜销售难,贫困户生产的蜂蜜卖不上价。

4)扶贫中“扶志”效果不理想:有些地方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仍存在,只想收获,不想付出,比如饲养蜜蜂过程中,生产蜂蜜时全部摇出,而外界蜜源缺乏时,却不舍得进行饲喂,尤其越冬前,不舍得购买白糖饲料,一些蜂群甚至在秋季饿死。另外,生产蜂产品的品种单一,“懒”的思想导致很多蜂产品如蜂胶、蜂蜡等白白地浪费掉。

5)一些地方,通过光伏发电、种养殖等其它途径完成了脱贫任务,因扶贫工作即将接近尾声,即使本地资源丰富,适合发展养蜂生产,但安于现状,不想再发展其它产业。

6)企业帮扶脱贫攻坚,利用政府扶贫资金承担分红的比例过高,受市场行情波动等多种因素影响,企业效益较低或亏本经营,按期分红压力太大。

7)蜜蜂产业扶持力度不够,虽然一些市县农业农村局把蜜蜂产业作为本地主要特色产业发展来定位,但是在调研中发现,除了白山市的靖宇县在2018年实施了“以奖代补”养蜂项目(完成投资32.76万元)外,其他市县农业农村局没有支持蜜蜂产业发展的项目资金投入,地方支持特色蜜蜂产业的发展“有名无实”。蜜蜂产业扶贫,多为扶贫包保部门筹措资金投入,同时希望得到省养蜂科学研究所的技术指导、技术培训、良种蜂王等的支持。

 

汇报材料:陈东海、王志、柏建民

 2019年9月27日

 
打印 关闭

蜜蜂产业扶贫调研和技术指导服务 工作情况汇报

根据省局《关于开展全省畜牧产业扶贫调研和技术指导服务的通知》要求,第二工作组在省养蜂科学研究所陈东海副所长带领下,分赴通化市、白山市、延边州部分市县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和调研工作。

技术指导服务和调研工作分两个阶段进行,一是9月2日至5日,工作组赴通化市的柳河县柳南乡西腰沟村、安口镇长安村、罗通山镇福民村及白山市的靖宇县濛江乡八宝村、赤松镇赤松村等地进行蜜蜂产业扶贫调研和技术指导服务。二是9月16日至19日,工作组赴延边州的龙井市老头沟镇永胜村、汪清东北新兴蜂业有限公司、汪清县春阳镇阳光村及安图县万宝镇前进村、新合乡吉房子村等地进行蜜蜂产业扶贫调研和技术指导服务。工作组听取了延边州农业农村局、汪清县农业农村局、安图县畜牧兽医总站(局)及白山市农业农村局关于蜜蜂产业扶贫及蜂业发展情况的汇报。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技术指导服务情况

1.开展现场技术指导

在柳河安口镇长安村,针对养蜂需要采取“面对面”、“一对一”、“手把手”方式,挨家挨户对15户贫困养蜂户及10户非贫困养蜂户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帮助检查蜂群,查看蜜蜂发展情况、饲料情况、繁殖情况、疫病发生情况等,针对每户蜂群实际情况,对秋繁、疫病、饲养等方面进行技术指导。同时,附近的养蜂者进行了现场观摩,通过对贫困户的指导,其它养蜂户也对照自己养蜂问题进行学习。

在靖宇濛江乡八宝村(2户)、龙井老头沟镇永胜村(3户)、汪清春阳镇阳光村(15户)等地,也采取同样方式开展现场技术指导。

柳河县安口镇长安村          靖宇县濛江乡八宝村

龙井市老头沟镇永胜村        汪清县春阳镇阳光村

2.进行集中技术培训

9月4日在柳河安口镇政府会议室内,为来自安口镇的贫困户、养蜂户及其它农民70余人进行了“安口镇蜜蜂健康养殖技术与产业扶贫培训”。陈东海研究员根据培训前调研情况,阐述了安口镇养蜂业现存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指明了安口镇的蜂业发展方向和前景。王志副研究员主讲了“发展养蜂生产,奔向美好生活”一课,从养蜂有什么好处,我省养蜂的优势以及养蜂存在的风险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将养蜂生产与百姓日常生活紧密连接起来,从甜蜜事业到延年益寿,从养蜂脱贫实例到效益和风险分析,让老百姓对养蜂业有了直观的了解。张发高级技师主讲了“蜂群安全越冬”课程,从秋繁、治螨到越冬前期准备,从室内越冬到室外越冬管理,再到特殊情况处理等面面俱到地进行了详细讲解,并解答了蜂农在秋冬饲养中遇到的问题。

 

3.村部技术交流座谈

针对汪清春阳镇阳光村15户(800多群蜂)、安图万宝镇前进村11户(350多群蜂)及新合乡吉房子村22户(1000多群蜂)贫困及非贫困养蜂户,在村部采取“面对面”方式,就大小蜂螨危害、药物选择、蜂产品质量、蜂产品销售及蜂群饲养规模、本地资源等进行了技术交流座谈,陈东海研究员、柏建民高级技师回答了养蜂户的技术难题。村干部及驻村工作队干部参加了技术交流座谈。

汪清县春阳镇阳光村

安图县万宝镇前进村          安图县新合乡吉房子村

二、产业发展调研情况

1.蜜蜂产业扶贫取得了良好成效

柳河安口镇长安村在2018年帮扶的5户贫困户养蜂脱贫基础上,2019年新增11户贫困户发展养蜂,现长安村贫困养蜂户达15户,养蜂208群,2019年生产蜂蜜630多斤,售价40-50元/斤,加上分蜂收入,实现了当年脱贫的目标。带动该村10户非贫困户养蜂,蜂群185群。

柳河柳南乡西腰沟村,申水蜂场是我局及省养蜂科学研究所共建的示范蜂场,蜂箱全部由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吉林综合试验站提供,现养蜂90多群,在该村及周边起到了良好的产业带动效应。全村目前有20余户养蜂1000多群,2016年帮扶5户贫困户养蜂全部脱贫。2019年帮扶1户贫困户养蜂,现养蜂10群,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汪清复兴镇我局蜂产业扶贫基地,2019年金苍村47户养蜂368群,产蜜9400斤;糖厂村39户养蜂312群,产蜜9120斤。

除此之外,永吉金家乡金家村(12户)、和龙福洞镇东新村9户)、龙井老头沟镇永胜村(3户)、靖宇濛江乡八宝村(2户)及靖宇镇河南村等,都在省养蜂科学研究所集中授课、现场指导与远程服务、良种蜂王、蜂群及物资的支持下,均实现了蜜蜂产业扶贫的目标。同时通过养蜂获取的效应,带动了地方蜜蜂饲养数量,特色蜜蜂养殖产业得到政府部门及农民的认可与发展。

2.创新养蜂发展模式,为扶贫助力

靖宇县靖宇镇靖美南山农场在长白山余脉吊水湖风景区原始森林成立了全县首个可视农业项目——靖美南山家庭农场可视蜂场,在蜂场多个点位安装有24小时监控摄像头,消费者可到农场实体店铺亲眼查看蜂场管理及蜂蜜采集、灌装进店过程,也可以手机安装APP实时监视。农场推出家庭领养蜜蜂模式,消费者以家庭为单位出资购买整箱蜜蜂,交由可视蜂场托管养殖,消费者可随时通过手机查看蜜蜂生长及采蜜情况,还可在休闲时间带家人前往蜂场亲自取蜂脾摇蜜,现场品尝,让消费者实现“亲自管”、“放心吃”的同时,亲身感受怡然自乐、返璞归真的自然田园风情。通过该模式,不但发展地方养蜂产业,还与扶贫产业结合起来,由当地扶贫部门为20户贫困户领养蜜蜂20群,为村集体领养蜜蜂30群,每年每群蜂给贫困户和村集体10斤蜂蜜,蜂蜜由政府部门及扶贫点进行售卖,返现金给贫困户和村集体。蜂群归贫困户与村集体所有,贫困户每年都能根据领养的蜂群数分到相应数量的资金(或蜂蜜),扶贫部门、代养户、贫困户三方均达到满意结果。

调研中了解到,安图县松江镇在发展蜜蜂产业扶贫上,部分村采取了村集体购买蜂群,承包给一个人饲养,每群蜂每年交村集体100元,蜂群归属村集体,蜂群饲养过程村里不干预,合同一年一签。

3.调研过程中的问题

1)对养蜂认知不足:有些地区,蜜源植物资源丰富,养蜂户虽然很少,但唯恐发展养蜂影响自家蜂蜜生产,而对发展养蜂产业持拒绝状态。有的从未参加过养蜂科技培训,养蜂技术落后,产量低,长期未换种,种性退化严重,对新型蜜蜂疫病措手不及,在治疗过程中,不但蜂群减产,而且污染蜂产品,急需当地组织技术培训进行知识更新。

2)贫困户养蜂生态较差:部分贫困户蜂场环境较差,有的与鸡鸭鹅及猪马牛等畜禽混养,或者相隔较近,有的离垃圾点、粪污处理点距离较近,蜜蜂极易采集动物粪便及垃圾赃物等,给蜂病传播制造了可能,给产品质量提升制造了困难,规范化养蜂技术及健康养殖技术十分急需推广。

3)产销对接较差,导致扶贫成果不明显:有些地方蜂蜜销售不成问题,价格好。有些地方养蜂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苦于蜂蜜销售难,贫困户生产的蜂蜜卖不上价。

4)扶贫中“扶志”效果不理想:有些地方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仍存在,只想收获,不想付出,比如饲养蜜蜂过程中,生产蜂蜜时全部摇出,而外界蜜源缺乏时,却不舍得进行饲喂,尤其越冬前,不舍得购买白糖饲料,一些蜂群甚至在秋季饿死。另外,生产蜂产品的品种单一,“懒”的思想导致很多蜂产品如蜂胶、蜂蜡等白白地浪费掉。

5)一些地方,通过光伏发电、种养殖等其它途径完成了脱贫任务,因扶贫工作即将接近尾声,即使本地资源丰富,适合发展养蜂生产,但安于现状,不想再发展其它产业。

6)企业帮扶脱贫攻坚,利用政府扶贫资金承担分红的比例过高,受市场行情波动等多种因素影响,企业效益较低或亏本经营,按期分红压力太大。

7)蜜蜂产业扶持力度不够,虽然一些市县农业农村局把蜜蜂产业作为本地主要特色产业发展来定位,但是在调研中发现,除了白山市的靖宇县在2018年实施了“以奖代补”养蜂项目(完成投资32.76万元)外,其他市县农业农村局没有支持蜜蜂产业发展的项目资金投入,地方支持特色蜜蜂产业的发展“有名无实”。蜜蜂产业扶贫,多为扶贫包保部门筹措资金投入,同时希望得到省养蜂科学研究所的技术指导、技术培训、良种蜂王等的支持。

 

汇报材料:陈东海、王志、柏建民

 2019年9月27日

 
网站访问量统计:
总计: 昨日: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吉林省人民政府 | 农业农村部

版权所有:吉林省畜牧业管理局     地址:长春市人民大街1486号     备案号:吉ICP备05001602号

联系方式:0431-88906861     网站标识码:2200000029     公安备案号:22010202000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