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政府新闻办于2021年4月13日10时召开吉林省实施“秸秆变肉”工程暨千万头肉牛工程建设新闻发布会,省畜牧局局长张国华介绍相关情况,省畜牧局副局长孙考取一同回答记者提问。新华社、中新社、中国日报、科技日报、国际在线、凤凰卫视、香港商报、吉林日报、吉林广播电视台、中国吉林网等20家媒体23名记者参会。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贾鹏锋主持了本场发布会。
贾鹏锋:
各位记者: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为充分发挥我省肉牛产业的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夯实肉牛全产业链发展基础,加快秸秆饲料化利用,我省推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做强做优做大肉牛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了省畜牧局局长张国华先生,他将向大家详细介绍有关情况,参加今天发布会的还有省畜牧局副局长孙考取先生,他们将一并回答记者提问,请各媒体给予充分关注。首先请张局长介绍情况。
张国华: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全省畜牧业发展给予的关心、关注和支持。下面,我就吉林省实施“秸秆变肉”工程暨千万头肉牛工程建设情况做简要通报。
一、工程建设的背景及主要任务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年产农作物秸秆4000多万吨,长期以来一直是农民生产生活和畜牧业发展的宝贵资源。近年来,秸秆随意抛弃、焚烧现象严重,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加快秸秆饲料化利用,发展草食畜牧业,把秸秆转化为肉和奶,使更多的秸秆资源过腹再还田,无论是从解决秸秆焚烧污染环境、助力黑土地保护,还是从发展产业经济、加快富民强省进程上看,都具有重要意义。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明确提出,实施“秸秆变肉”工程,加快发展节粮食草型畜牧业,促进绿色农业发展,助力现代农业建设。
2020年10月16日,省政府出台了《吉林省“秸秆变肉”工程实施方案》,明确以发展肉牛、肉羊、奶牛和梅花鹿四大产业为支撑,构建秸秆饲料产业集群,大力发展农牧循环经济,全省肉牛饲养量力争增加500万头,肉羊饲养量力争增加200万只以上。省级财政投入2500万元专项资金,首批启动了榆树、伊通、东丰、乾安、镇赉等5个县(市)试点示范,集成推广整乡整村、退户入园和专业收储等典型模式,打造形成了一批秸秆养畜强县、强镇和强村。2020年,全省饲料化利用秸秆934.6万吨,占秸秆总量的23.3%,同比提高5.3个百分点,居秸秆“五化”利用之首。
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对“秸秆变肉”工程试点示范工作给予充分肯定,明确聚焦构建省内小循环、融入国内大循环、对接国内国际双循环,认真总结试点经验,系统谋划、精准施策、明确抓手,步子迈得更大些,在全省全面推开“秸秆变肉”工程,力争通过2-3年努力,全省饲料化利用秸秆占秸秆总量的60%以上。
我省是全国重要的优势肉牛主产区,肉牛总量规模、质量标准、种源建设等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吉林西门塔尔改良牛群体改良效果全国最好、规模最大,是中国西门塔尔牛平原型种群核心区;延边黄牛是全国5大地方良种之一,是生产高档肉牛的重要种质资源;全国44个肉牛核心育种场、38个种公牛站,我省各占4个,存栏种公牛410头,占全国总量的18.3%,年产冻精约1000万剂;省级以上肉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中国驰名商标企业2家,吉林省名牌产品企业3家,皓月牛肉出口量连续多年占全国50%的份额。
肉牛产业比重大、经济效益好、产值收入高,既是支撑乡村振兴的优势产业,也是县域经济突破的支柱产业,更是带动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肉牛产业发展,明确出台硬招实招把肉牛产业做强做优做大,到2025年,全省肉牛发展到700万头,再利用“十五五”2-3年时间,实现1000万头。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发挥畜牧业的中轴产业作用,实施“秸秆变肉”标志性工程,启动1000万头肉牛建设工程,建设承载粮食及副产物转化增值的畜牧大产业,打造全国“大肉库”。在省委、省政府高位推动下,4月7日,省政府出台了《吉林省做大做强肉牛产业十条政策措施》。
二、支持工程建设的政策措施
为加快推进“秸秆变肉”工程暨千万头肉牛工程建设,省政府制定出台了《吉林省“秸秆变肉”工程实施方案》和《吉林省做大做强肉牛产业十条政策措施》2个政策性文件,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5个方面:
一是支持秸秆饲料化利用。明确加快秸秆饲料化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秸秆青(黄)贮、氨化、膨化和全混合日粮等加工技术,提升秸秆饲料化利用科技含量;稳步推进“粮改饲”,鼓励规模以上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装备升级和产品研发,推动秸秆饲料向专业化生产、集约化利用、产业化经营转型;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提升秸秆饲料收贮能力,促进秸秆资源就地转化、就近利用、过腹增值。
二是支持秸秆养畜集中示范区建设。明确围绕中部优势主产区、西部潜力增长区和东部特色集聚区,坚持以大型养殖企业为龙头,以基地县(市)为依托,以秸秆资源为保障,在全省选择一批基础好的县市、乡镇和村屯,加快推进秸秆养畜集中示范区建设;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县(市),整乡、整村推进牛羊鹿养殖,形成一乡一品、数村一业的产业格局,壮大村集体经济,打造支撑乡村振兴的优势产业。
三是支持肉牛保险和投融资创新。明确鼓励支持有实力的大型企业牵头设立肉牛产业发展基金,采取社会资本主导,各级政府引导基金跟投,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对肉牛全产业链建设进行股权投资;实施“政银保担”联动支牧,鼓励金融机构、融资担保机构开展肉牛政策性保险,每头牛最高保额由10000元提高至15000元,保费不变;鼓励银行通过保险抵押开展肉牛贷款业务,对符合条件的肉牛养殖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给予贴息。
四是支持肉牛大县加快发展和基础母牛扩群增量。明确对年度新增肉牛存栏排名前10位的县(市、区),每年在中央和省级可用于支持畜牧业相关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时给予奖励;对肉牛养殖企业从国外新引进符合农业农村部标准的基础母牛,规模超过50头的按照每头3000元给予一次性奖补,单个企业补助不超过500万元;从省外新引进基础母牛见犊的,规模超过50头的按照每头1000元给予一次性奖补,单个主体补助不超过200万元。
五是支持肉牛良种繁育、规模养殖和精深加工。明确支持肉牛核心育种场和种公牛站建设,每个肉牛核心育种场补助200万元,每个种公牛站补助100万元;对从国外引进符合农业农村部标准的种公牛,每头补助10000元;支持延边黄牛养殖企业使用胚胎移植技术,每枚胚胎补助500元;鼓励各市县统筹利用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政府债券及返乡创业等方面资金,开展万头牛场、千头牛场和屠宰加工等项目建设;支持肉牛精深加工和品牌创建,对年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的加工企业,给予一次性200万元奖励,用于产品研发。
三、近期重点工作
实施“秸秆变肉”标志性工程,启动1000万头肉牛建设工程,已经上升为省委、省政府的战略决策。下步,省畜牧局将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理清思路,强化措施,全力抓好贯彻落实。在政策扶持上,紧盯政府专项债、产业扶贫、乡村振兴、秸秆综合利用、黑土地保护等资金,积极对上争取,加强横向沟通协调,下沉到市县动员、宣传和指导,最大限度地优化整合各项政策资金支持肉牛产业发展。在工作抓手上,把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放到重中之重的位置,从秸秆变饲料开始谋划,抓紧抓实抓细每个工作环节。突出大县、大乡、大项目、大企业,紧盯万头牛场、千头牛场,逐一跟踪调度,强化指导服务,确保项目建设成效。在龙头培育上,坚持“内培外引”相结合,支持皓月集团加快发展,促进首农、中粮、顺鑫、光明、正大、蒙牛、伊利、富士康、禾丰等意向性合作项目尽快签约落地,推动长春城开农投集团、镇赉和合、汪清恒天然、榆树大地、桦甸金牛等在建项目尽快投产达效。发挥龙头牵动作用,健全新型利益联结机制,实现“技术共享、品牌共创”,建设一批省级肉牛产业园区,把吉林省打造成“中国肉牛之都”。在机制建设上,实行专班化推进,从工作谋划开始,按周、按旬、按月、按季度调度工作进展情况,创新工作推进机制,做到具体工作项目化、项目管理责任化、责任落实高效化,全力为养殖加工企业提供优质服务。推动“秸秆变肉”标志性工程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建设集“粮食种植+秸秆养畜+粪污处理+棚模经济”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鼓励引导企业、合作社与养殖户订立育肥购销合同,形成担保贷款、托养分红、订单生产等多种利益联结形式,实现产业兴村、强县、富民“一举多赢”。
我省畜牧业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产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十分有利,我们竭诚欢迎各界有识之士和企业家,到吉林投资兴业,共谋发展,携手开创吉林畜牧业发展的美好明天!
贾鹏锋:
下面是记者提问时间,提问之前按照惯例,请先介绍一下自己所代表的媒体机构。
中新社记者:在实施“秸秆变肉”工程上,我们有哪些具体支持政策?
孙考取:我省实施“秸秆变肉”工程的具体政策,主要有4项。
一是支持秸秆饲料化利用。利用国家粮改饲项目,对肉牛养殖场全株玉米青贮进行补贴,按照国家补贴标准每吨补助60元;对单户收贮秸秆100吨以上的,每收贮1吨秸秆发酵饲料补贴不高于35元;对单户收贮秸秆干饲料50吨以上的,每收贮1吨补贴不高于65元。每个县(市)补助资金总额不超过500万元。
二是支持秸秆贮窖建设。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家庭牧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建设标准高、容积大、坚固耐用的地上和半地上永久性青黄贮窖,支持中小型草畜养殖场(户)建设储草棚、堆贮和裹包收贮设施设备,对新建或改扩建容积在500立方米及以上的单体黄贮窖,每立方米贮窖补助不高于30元。
三是支持加工机械补贴。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将养殖场(户)购置自动饲喂、环境控制、疫病防控、废弃物处理、饲草料生产等农机装备按规定纳入补贴范围,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实现应补尽补;支持玉米、秸秆收贮一次性作业,对项目投资额300万元以上,达到建设标准的经营主体,按照投资额的30%予以补助,单户补助额度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四是支持秸秆饲料化利用新技术研发推广。强化政策导向作用,支持秸秆饲料新技术普及和新产品研发,力争在生物菌、酶制剂、加工机械和技术集成改造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大力推广青黄贮、膨化、氨化、气爆和揉搓破壁等加工技术,深入开展送科技入场、入户行动,提升秸秆饲料化利用科技含量。
香港商报记者:吉林省实施千万头肉牛工程建设的具体举措有哪些?
张国华:在加快推进千万头肉牛工程建设上,我省将重点采取5项举措。
一是优化产业布局。依托资源基础优势,重点建设“3区5园”。
所谓3区:即围绕农安、永吉、伊通等13个县(市),打造中部优势主产区;围绕桦甸、敦化、汪清等12个县(市),打造东部特色集聚区;围绕通榆、镇赉、长岭等9个县(市),打造西部潜力增长区。
所谓5园:即以皓月、长春城开农投、长春新牧等企业为核心,创建农安、公主岭2大肉牛产业园区;以金牛牧业为核心,创建桦甸肉牛产业园区;以延边畜牧为核心,创建龙井肉牛产业园区;以吉运为核心,创建通榆肉牛产业园区。
二是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重点支持龙头企业自建联建肉牛养殖基地,打造形成一批万头牛场、千头牛场,提升标准化养殖水平;加快培育家庭牧场、合作经济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总结推广乾安、通榆等地“退户入区”的经验做法,提升规模养殖效益;积极推广10种养殖模式、10项养殖技术和10个养殖标准,加快传统饲养方式转变,实现效益最大化。
三是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引导肉牛加工企业利用现代加工技术和装备生产开发低温牛肉食品、保健牛肉制品、医药用品等精深加工以及方便类、速冻类、休闲类牛肉制品,建设肉牛产品“中央厨房”,发展现代营销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
四是加快种业创新。重点抓好4个国家级种公牛站和4个国家级肉牛核心育种场建设,加快推进桦牛、沃金黑牛、肉用草原红牛、长白山黑牛4个新品种的培育、选育和推广,支持企业从国外、省外引进优良品种,提升良种化水平,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五是打造名优品牌。做大做强“皓月”“犇福”“桦牛”等企业品牌,做优做精延边黄牛、草原红牛、长白山黑牛等特色品牌,擦亮叫响无疫区、无抗肉等公共品牌,形成以品牌开拓市场,以市场引领发展的产业格局。
吉林日报记者:融资难、融资贵是瓶颈问题,我省将如何破解?
孙考取:为破解融资瓶颈问题,我省主要采取4项措施:
一是设立肉牛产业发展专项基金。鼓励支持有实力的大型企业牵头设立肉牛产业发展基金。主要采取社会资本主导,各级政府引导基金跟投,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对肉牛产业的育种、养殖、肉品精深加工、粪污资源化利用、肉牛产业园基础配套建设及运营等全产业链建设进行股权投资。
二是组建“政银保担”联动支牧联盟。全省“政银保担”联动支牧联盟于今年3月9日正式成立,涵盖银行、保险、基金、企业等53家成员单位,现已推出“吉牧阳光贷”“吉牧e贷”等多个金融产品。联盟的成立,标志着吉林省金融服务畜牧业发展的巨大创新和突破,标志着吉林省畜牧业发展有了自己的产业投融资服务平台,将量身定制为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打造出便捷、特色、配套的金融产品,助力全省畜牧业加快发展。
三是开展活体肉牛抵押贷款。按照国务院《关于实施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的决定》,省畜牧局与财政、金融等5部门联合印发了《吉林省推进畜禽活体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方案》,创新畜牧业动产、不动产融资,对办理肉牛活体抵押的养殖场(户)名单和牛只耳标号录入全省动物检疫申报系统,在其申报检疫时自动预警;同时支持开展土地经营权和畜禽圈舍产权抵押融资。目前,肉牛活体抵押贷款先后在镇赉、农安等县(市)落地,共发放贷款2300多万元。
四是建立多元化融资机制。坚持内培外引相结合,积极开展招商引资,通过招商引进资金、引进管理、引进技术、引进市场;印发了《关于充分利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推进畜牧业加快发展的通知》,通过开展集中培训、聘请专家点对点指导等方式,组织地方政府申报畜牧业专项债项目,目前通过省发改委和省财政厅审核项目16个,拟发行专项债34.02亿元;创新推出“吉牛云”“吉牛普惠”和“我在吉林有头牛”等网上金融服务平台,最大限度地吸引企业资金、社会资金和城市工商业资本融入支持现代畜牧业发展。
贾鹏锋: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参与。
点击文件名可阅读文件原文:《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吉林省“秸秆变肉”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吉林省做大做强肉牛产业十条政策措施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