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吉林省畜牧业管理局网站!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信息公开专栏>提议案办理

当前位置:

首页

 > 

提议案办理

提议案办理

对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3号联名提案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1-06-23 17:44:00
  • 作者:
  • 来源:
  • 字号【
  • 分享
  杨颖委员:
  您在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发展我省中华蜂养殖产业打造长白山椴树蜜品牌的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我省蜂产业现状
  2020年,全省蜜蜂饲养量达到39万群,年产蜂蜜2万吨。产值可达30亿元。
  (一)蜂群情况。吉林省是全国重点养蜂生产基地之一。全省养蜂户5200多户,按蜜源基地的分布区域形成了专业养蜂和兼业养蜂,定地养蜂和转地养蜂等生产经营形式。专业养蜂约占55%,约2800多户,一般饲养80-200群,少数500-600群。兼业养蜂者占45%,约2300多户,兼业蜂场一般养蜂在80群以下。我省养蜂者40%为定地饲养,50%为短途小转地饲养,5%为长途转地饲养。每年外省进入我省放养的蜂群20~30万群。
  现人工饲养的主要是西方蜜蜂和长白山中华蜜蜂(亦有山蜂、土蜂、中蜂的叫法)。其中中蜂人工饲养数量较少,全省不足万群(目前统计数),主要分布在白山、通化、吉林、延边4个地区。长白山中蜂是我省特色资源,保护好、发展好,对促进长白山区域植物繁茂、林下经济发展和生态旅游至关重要。
  (二)蜂产品生产情况。从产品总量看,我省年产蜂蜜总量基本保持在2~2.5万吨,每群蜜蜂产蜂蜜40公斤左右。从产品结构看,椴树蜜占85%,杂花蜜7%,向日葵蜜3%,洋槐蜜5%。年产蜂王浆200吨左右,蜂花粉500吨左右。此外,蜜蜂为农作物授粉促进农业增产的效益将比养蜂直接收入高出近80倍。
  (三)蜂业加工情况。我省蜂产品加工企业近年发展迅速,涌现出延边宝利祥蜂业公司(年加工能力3000-5000吨)、集安益盛永泰蜂业公司(年加工能力500-1000吨)等蜂企业,以及上百家蜂业专业合作社,还有遍布全省各市县的数百个蜂产品商店。
  (四)文化和品牌优势。据史书记载,自唐朝开始,我省就养殖蜜蜂和开展蜂蜜贸易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东山白蜜”(吉林白蜜)起源于长白山野生蜂蜜,在古代就是一个优势品牌,被官方和民间广为利用,在千年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创新,形成了源远流长的吉林白蜜文化。
  二、对策与措施
  按照“大生态、大资源、大市场、大产业”的理念和全产业链发展思路,着力推进蜂产业提质增效、提档升级。
  (一)制定产业规划。畜牧局已牵头联合相关部门和单位配合编制了《吉林省蜂产业发展五年规划》。
  (二)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有序开发。依托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平台和技术优势,开展优良、高产、抗逆性强的蜜蜂创新品种选育,以及蜜蜂授粉创新技术研究和推广。探索建立政府主导、市场主体、企业参与的蜂产业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机制,充分利用我省椴树蜜源,制订相关政策和制度,建设符合我省省情的新型多功能蜜源场地,椴树和特种山花蜜源交叉利用基地。保护和发展现有椴树资源植物,通过椴树生长及繁育特性,推行人工蜜源植物的栽种,进一步稳固和发展我省的椴树蜜源资源。
  (三)打造一批养蜂小镇。巩固拓展延边州、吉林市等地养蜂生产。积极发挥利用白山市、通化市的养蜂蜜源优势,挖掘我省东南部地区养蜂生产潜力,在重点村镇建设养蜂小镇、蜜蜂村庄,发展区域特色经济。结合柳河县西腰沟村、长安村及汪清县复兴镇等蜂产业扶贫基地,创新扶贫模式,从技术辅导、技术资助等方面不断求新求突破,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四)加强品牌建设。围绕特色品种和地区差异,加强产品研发力度,打造东山白蜜、乌拉贡蜜等长白山椴树蜂蜜品牌精品,通过品牌引领做大做强全省蜂产业。整合省内蜂产业资源,发挥长白山产地优势和吉林省蜂产业种质资源优势,推进省养蜂所与益盛永泰蜂业公司、延边宝利祥等省内大型蜂企合作,通过吉林省蜂产业协会,打造“吉蜜臻品”公共品牌,使之与吉林大米、吉林雾凇、吉林人参等并列为吉林名牌,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
  (五)创新发展文旅产业。进一步加强蜜蜂文化的研究,继承和发展特色长白蜜蜂历史文化,将特色长白蜜蜂历史文化与休闲、观光、养生等进行有机结合。开辟蜂业文化旅游线路,在向社会和公众传播蜜蜂文化的同时,近距离感受蜜蜂养殖、蜂蜜加工和文化历史。发挥蜜蜂习性特点,将蜜蜂授粉与生态旅游、采摘等结合起来,采用彩绘蜂箱、可视摇蜜等方法,让老百姓零距离感受蜜蜂授粉、采蜜全过程,进而形成拉动蜂产品和果蔬消费的双赢局面。
  (六)加强产品研发和质量监管。开展蜂王浆、蜂花粉、蜂胶等高附加值蜂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开发巢蜜、特种蜜和长白山中蜂蜂蜜等绿色有机蜂产品,提高“吉字号”蜂产品附加值,推动我省养蜂业更快发展。加强对蜂产品市场的监控,定期开展抽样检测,严肃处理制假造假行为,从源头制止假货流入市场。加强对抗生素药源和蜂场用药的管理,加强安全生产宣传和培训,避免蜂产品污染。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级成立了蜂产业集群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局长任组长,相关业务处室(单位)负责人和工作人员为成员。同时,进一步加强与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形成推动蜂产业发展的合力。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整合优化现有资金项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重点支持蜂产品研发、种质资源保护等。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科研单位的支撑作用,引导各类经营主体自觉维护和规范市场竞争秩序。
  (三)强化科技支撑服务。依托省养蜂所和省内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围绕种、病、产品等关键环节开展集中攻关研究,着力破解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强化从业人员培训,提高蜜蜂养殖技术水平。
  吉林省畜牧业管理局         
  2021年6月23日      
  (联系人:尚丽元    联系电话:0431-88906693)
 
打印 关闭

对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3号联名提案的答复

  杨颖委员:
  您在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发展我省中华蜂养殖产业打造长白山椴树蜜品牌的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我省蜂产业现状
  2020年,全省蜜蜂饲养量达到39万群,年产蜂蜜2万吨。产值可达30亿元。
  (一)蜂群情况。吉林省是全国重点养蜂生产基地之一。全省养蜂户5200多户,按蜜源基地的分布区域形成了专业养蜂和兼业养蜂,定地养蜂和转地养蜂等生产经营形式。专业养蜂约占55%,约2800多户,一般饲养80-200群,少数500-600群。兼业养蜂者占45%,约2300多户,兼业蜂场一般养蜂在80群以下。我省养蜂者40%为定地饲养,50%为短途小转地饲养,5%为长途转地饲养。每年外省进入我省放养的蜂群20~30万群。
  现人工饲养的主要是西方蜜蜂和长白山中华蜜蜂(亦有山蜂、土蜂、中蜂的叫法)。其中中蜂人工饲养数量较少,全省不足万群(目前统计数),主要分布在白山、通化、吉林、延边4个地区。长白山中蜂是我省特色资源,保护好、发展好,对促进长白山区域植物繁茂、林下经济发展和生态旅游至关重要。
  (二)蜂产品生产情况。从产品总量看,我省年产蜂蜜总量基本保持在2~2.5万吨,每群蜜蜂产蜂蜜40公斤左右。从产品结构看,椴树蜜占85%,杂花蜜7%,向日葵蜜3%,洋槐蜜5%。年产蜂王浆200吨左右,蜂花粉500吨左右。此外,蜜蜂为农作物授粉促进农业增产的效益将比养蜂直接收入高出近80倍。
  (三)蜂业加工情况。我省蜂产品加工企业近年发展迅速,涌现出延边宝利祥蜂业公司(年加工能力3000-5000吨)、集安益盛永泰蜂业公司(年加工能力500-1000吨)等蜂企业,以及上百家蜂业专业合作社,还有遍布全省各市县的数百个蜂产品商店。
  (四)文化和品牌优势。据史书记载,自唐朝开始,我省就养殖蜜蜂和开展蜂蜜贸易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东山白蜜”(吉林白蜜)起源于长白山野生蜂蜜,在古代就是一个优势品牌,被官方和民间广为利用,在千年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创新,形成了源远流长的吉林白蜜文化。
  二、对策与措施
  按照“大生态、大资源、大市场、大产业”的理念和全产业链发展思路,着力推进蜂产业提质增效、提档升级。
  (一)制定产业规划。畜牧局已牵头联合相关部门和单位配合编制了《吉林省蜂产业发展五年规划》。
  (二)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有序开发。依托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平台和技术优势,开展优良、高产、抗逆性强的蜜蜂创新品种选育,以及蜜蜂授粉创新技术研究和推广。探索建立政府主导、市场主体、企业参与的蜂产业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机制,充分利用我省椴树蜜源,制订相关政策和制度,建设符合我省省情的新型多功能蜜源场地,椴树和特种山花蜜源交叉利用基地。保护和发展现有椴树资源植物,通过椴树生长及繁育特性,推行人工蜜源植物的栽种,进一步稳固和发展我省的椴树蜜源资源。
  (三)打造一批养蜂小镇。巩固拓展延边州、吉林市等地养蜂生产。积极发挥利用白山市、通化市的养蜂蜜源优势,挖掘我省东南部地区养蜂生产潜力,在重点村镇建设养蜂小镇、蜜蜂村庄,发展区域特色经济。结合柳河县西腰沟村、长安村及汪清县复兴镇等蜂产业扶贫基地,创新扶贫模式,从技术辅导、技术资助等方面不断求新求突破,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四)加强品牌建设。围绕特色品种和地区差异,加强产品研发力度,打造东山白蜜、乌拉贡蜜等长白山椴树蜂蜜品牌精品,通过品牌引领做大做强全省蜂产业。整合省内蜂产业资源,发挥长白山产地优势和吉林省蜂产业种质资源优势,推进省养蜂所与益盛永泰蜂业公司、延边宝利祥等省内大型蜂企合作,通过吉林省蜂产业协会,打造“吉蜜臻品”公共品牌,使之与吉林大米、吉林雾凇、吉林人参等并列为吉林名牌,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
  (五)创新发展文旅产业。进一步加强蜜蜂文化的研究,继承和发展特色长白蜜蜂历史文化,将特色长白蜜蜂历史文化与休闲、观光、养生等进行有机结合。开辟蜂业文化旅游线路,在向社会和公众传播蜜蜂文化的同时,近距离感受蜜蜂养殖、蜂蜜加工和文化历史。发挥蜜蜂习性特点,将蜜蜂授粉与生态旅游、采摘等结合起来,采用彩绘蜂箱、可视摇蜜等方法,让老百姓零距离感受蜜蜂授粉、采蜜全过程,进而形成拉动蜂产品和果蔬消费的双赢局面。
  (六)加强产品研发和质量监管。开展蜂王浆、蜂花粉、蜂胶等高附加值蜂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开发巢蜜、特种蜜和长白山中蜂蜂蜜等绿色有机蜂产品,提高“吉字号”蜂产品附加值,推动我省养蜂业更快发展。加强对蜂产品市场的监控,定期开展抽样检测,严肃处理制假造假行为,从源头制止假货流入市场。加强对抗生素药源和蜂场用药的管理,加强安全生产宣传和培训,避免蜂产品污染。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级成立了蜂产业集群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局长任组长,相关业务处室(单位)负责人和工作人员为成员。同时,进一步加强与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形成推动蜂产业发展的合力。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整合优化现有资金项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重点支持蜂产品研发、种质资源保护等。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科研单位的支撑作用,引导各类经营主体自觉维护和规范市场竞争秩序。
  (三)强化科技支撑服务。依托省养蜂所和省内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围绕种、病、产品等关键环节开展集中攻关研究,着力破解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强化从业人员培训,提高蜜蜂养殖技术水平。
  吉林省畜牧业管理局         
  2021年6月23日      
  (联系人:尚丽元    联系电话:0431-88906693)
 
网站访问量统计:
总计: 昨日: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吉林省人民政府 | 农业农村部

版权所有:吉林省畜牧业管理局     地址:长春市人民大街1486号     备案号:吉ICP备05001602号

联系方式:0431-88906861     网站标识码:2200000029     公安备案号:22010202000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