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健康养殖过程中,我们集成了几种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并在精准扶贫养殖过程中发挥作用,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1、依托吉林省资源优势和优质鸡生产特点,形成了林地草原生态放养、果园庭院、种养结合、农田套养、规模饲养(舍饲)等生态健康养殖模式,资源化利用成效显著,为吉林省优质鸡产业多元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2、通过特色健康养殖技术的实践,创新利用了精准扶贫模式,实现了“短、平、快”的增收扶贫效果。(案例如下)
(1)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养禽科研团队(提供鸡雏和技术培训)+镇赉县建平乡平保村+农户饲养模式
养禽团队在省农科院包保的镇赉县建平乡平保村,4年累计发放吉林芦花鸡62500只;示范带动627户贫困户庭院养殖优质鸡,采取统一鸡苗、统一技术、统一防疫、统一育雏饲料、庭院分散饲养管理等技术服务措施。在养殖过程中,项目组负责人刘臣研究员、成员赵中利博士、张芳毓硕士、张云影研究员与我院驻村第一书记韩喜国、镇村领导密切配合,从育雏准备、鸡苗发放、饲养日常管理等具体工作入手,驻村逐户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应用优质鸡农户庭院散养、生态散养技术,指导农户庭院生态养鸡。饲养期120~150天,公鸡体重2.3~3.0kg出售,市场销售价格30~40元/kg;每只鸡赢利20~30元。母鸡产蛋,应用优质鸡冬季散养产蛋饲养技术,有效解决农户庭院养鸡因鸡舍简陋,保温能力差,饲料营养水平低等问题,冬季增加产蛋50枚,按每枚优质鸡蛋市场销售价1.2元计算,农民每只产蛋鸡多增收入65元。
(2)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养禽科研团队(提供鸡雏和技术培训)+乾安县扶贫办、乡镇政府(组织、培训)+农户饲养模式
2017~2019年乾安县由县发改委扶贫办牵头,养禽团队连续3年在道字乡等10个乡镇开展技术服务,累计提供发放吉林芦花鸡、吉林黑鸡等优质鸡雏166011只,通过技术培训和现场技术指导,带动1632户贫困户开展庭院饲养,饲养成活率90.3%,每只鸡增收15~20元。
(3)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养禽科研团队(提供鸡雏和技术培训)+抚松县新屯子镇新屯子村集体经济+农户饲养模式
在抚松县新屯子镇新屯子村(团队示范基地),在村书记刘吉斌带领下,由团队免费提供育雏笼养设备和热风幕加温设备,提供鸡雏累计3200只,村集体集中育雏为农户发放脱温鸡雏30200只。依托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户和贫困户庭院养鸡112户,每户饲养100只,平均成活率91.3%。每只鸡增收20~30元;建立规模示范户2个,通过规模化、生态养殖模式的示范带动来调动农户养殖优质鸡的热情,项目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养禽科研团队(提供鸡雏和技术培训)+梅河口市德坤禽类食品有限公司(育雏、提供脱温鸡雏、产品回收销售)+梅河科协(组织、培训)+农户饲养模式
采用规模化饲养、庭院散养、林地生态鸡放养等方式。120至150天左右完成一个生产批次,公鸡150至180天出栏。放养鸡成活率达到90%以上。出栏体重2.4~2.8kg/只,市场销售价格30~40元/kg;每只鸡赢利30~50元。优质鸡母鸡145天开始产蛋,产蛋期300天,平均产蛋160枚左右,每枚蛋1.0~1.50元。每只母鸡盈利75元。均户增收3600元。
(5)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养禽科研团队(提供鸡雏和技术培训)+洮南市绿源富农种植养殖合作社(育雏、提供脱温鸡雏、自养销售)+农户(脱温鸡雏)饲养模式
合作社2018~2019连续两年由吉林省农业科学院试验鸡场提供吉林芦花鸡等优质鸡雏并提供技术指导,累计饲养鸡雏23000只,带动农户12户。出栏率90%以上,饲养120~150天陆续出栏。公鸡价格30~40元/kg;每只鸡盈利20~30元。优质鸡蛋1.5~2.0元/枚。每只产蛋鸡盈利80~100元,合计户均增收6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