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双辽市畜牧业通过政策扶持、疫病防控等举措推动产业升级,各项生产保持稳中有进态势。据统计数据反馈,截止到2025年6月份,全市畜禽存栏538.88万头只,同比减少2.68%。其中,猪存栏38.5万头,同比增长1.51%;牛存栏15.62万头,同比减少5.40%;羊存栏46.12万只,同比减少1.02%;禽存栏438.65万只,同比减少3.11%。;全市畜禽出栏557.37万头只,同比增长1.00%。其中,猪出栏32.75万头,同比增长4.29%(其中,牧原占生猪总出栏的80.61%);牛出栏7.86万头,同比增长6.37%;羊出栏41.72万只,同比增长5.24%;禽出栏475.04万只,同比增长0.34%。
一、双辽市畜牧业发展态势分析
(一)生产规模与产值推测
1.存栏与出栏。持续推进省委、省政府“粮改饲”及规模化养殖政策,但是由于市场价格波动因素,肉牛肉羊存栏量增幅不大,养殖户补栏的积极性不高。上半年生猪生产虽然呈现营利状态,但能繁母猪存栏达到3.99万头,后续产能增长存在不稳定因素。特别是蛋鸡生产,养殖户出售价格每公斤5.6元基本达到峰底,养殖户处于亏损状态,蛋鸡生产将长期处于小规模发展状态。
2.产值增长。依托玉米、秸秆等饲料资源优势,1-6月份,全市畜牧业产值达到31.91亿元,同比增长3.1%,增速低于全省增速。
(二)畜产品供应与市场保障
1.产品结构。猪肉仍为主要畜产品,占肉类产量的43.67%;牛肉、羊肉分别占肉类产量的27.20%和13.33%。
2.价格走势。生猪价格在经历2024年周期性波动后,2025年上半年处于盈利区间,养殖户出售价格在7.3——7.5元之间,出栏一头体重130公斤的育肥猪平均盈利120元左右。育肥牛价格稳定,养殖户出售价格为24——27元/公斤,出栏一头体重700公斤的西门塔尔育肥牛平均盈利500元左右。育肥羊价格为23元/公斤,出栏一只体重45公斤的育肥羊平均盈利50元左右。其它畜禽价格处于低位,养殖户基本在亏损或微利状态。
(三)产业升级与政策支持
1.规模化养殖。上半年,双辽市积极落实扩容增量政策,持续推动畜禽养殖规模场建设,增加81户规模养殖场(户),我市规模化养殖占比提升39%,带动养殖效率提高。
2.产业链延伸。双辽市畜禽屠宰企业11家,其中乡镇生猪定点屠宰6家、肉牛屠宰企业2家、禽类屠宰企业2家、肉羊屠宰企业生1家。以上企业均为初级加工,不仅产品附加值低,而且屠宰加工量少,仅占全市畜禽出栏量的14.48%。
三、面临的挑战与风险
1.疫病防控压力。非洲猪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仍需常态化防控,基层防疫体系(如消毒、检疫)建设需持续加强。
2.饲料成本波动。玉米、豆粕价格受国际粮价影响上涨,每吨价格达到2200元和3200元,饲养成本增加。需通过“粮改饲”、全株青贮利用等方式降低养殖成本,但是由于政策落实不到位,养殖户对政府推广的惠牧政策出现失望情绪,2025年下半年参与户数或将减少。
3.畜产品加工附加值低。畜产品加工企业集中于初级加工,基本是简单的肉类分割,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深加工与精细加工。以牛肉加工为例,高附加值的熟食制品、功能性肉制品开发不足,导致市场竞争力弱,利润空间小。
四、发展建议
1.强化政策落地。加大政策宣传与指导,鼓励养殖企业积极申报项目,确保2025年符合条件的养殖户及时享受相应补贴。通过政策扶持,帮助养殖户提升效益,增加经营性收入。
2.推动三产融合。推进四平禾丰食品有限公司双辽市 8000 万只肉鸡养殖屠宰深加工全产业链项目,从肉鸡养殖到屠宰深加工及市场销售全链条进行融合,一体化发展,为其他屠宰企业做出示范。
3.科技赋能养殖。从双辽市畜牧业发展实际出发,推广“种养结合”生态模式,解决乡镇畜禽粪污处理难题,提升粪污资源化利用率。
4.加强市场监测。建立畜产品价格预警机制,通过“政府+企业+合作社”联动,稳定市场供应和养殖户收益。建立畜禽养殖销售协会,合作共赢,稳定销售渠道,让养殖场户放心扩大养殖规模,有效拉动养殖户的补栏积极性。
五、总结
2025年上半年,双辽市畜牧业有望在区域稳增长政策推动下实现量质提升,但需聚焦疫病防控、成本控制和产业链延伸三大核心任务。若能充分利用本地资源禀赋,借鉴其他县市成功经验,畜牧业将持续为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提供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