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吉林省畜牧业管理局网站!

首页>新闻发布>牧业要闻>部门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部门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发布 > 牧业要闻 > 部门动态

部门动态

开展肉牛普查 落实普惠金融政策
省畜牧局制定下发《全省肉牛普查暨落实普惠金融政策试点实施方案》

  • 发布时间:2021-04-08 15:46:00
  • 作者:
  • 来源:
  • 字号【
  • 分享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秸秆变肉”工程的决策部署,落实好国家和省里各项支牧惠牧政策,实现金融助推肉牛大数据育种科技进村入户,省畜牧局制定下发了《全省肉牛普查暨落实普惠金融政策试点实施方案》,方案全文如下:
  全省肉牛普查暨落实普惠金融政策
  试点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秸秆变肉”工程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千万头”肉牛工程建设,落实好国家和省里各项惠牧政策,实现金融助力肉牛大数据育种科技进村入户,决定先在伊通、桦甸开展肉牛普查暨落实普惠金融政策试点,逐步在全省推开工作,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目的意义
  全面摸清肉牛存栏数量和发展需求,是科学决策、落实政策和指导生产的前提条件。
  (一)科学决策需要。开展肉牛普查,全面摸清我省肉牛特别是基础母牛的发展数量,规范耳标佩带工作,逐步建立完善养殖电子档案信息,实行动态化管理,是推进肉牛政策性保险、开展活体抵押贷款、落实普惠金融和政策性补贴等惠牧政策的基础和前提。为拓宽融资渠道,实现“政银保担” 支牧联动,推行省直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吉林省推进畜禽活体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方案》,开展肉牛生产数据和融资需求普查是行政决策需要,必须夯实基础,扎实推进,务求普查全面,数据上传及时准确、真实可靠。
  (二)落实政策需要。配合开展肉牛生产数据和融资需求普查是养殖主体的责任和义务,是其申请、享受政策的依据和前提条件。一是有利于政策性保险的快速推进,提高保险覆盖面,让更多的养殖户享受到政策性保障,降低养殖风险。二是有利于肉牛活体抵押贷款工作的全面铺开,破解资金入户“最后一公里”问题,让更多养牛户受益。三是有利于让养殖主体享受到贷款贴息、冻精补贴、无害化处理以及《吉林省做大做强肉牛产业十条政策措施》的政策红利。四是有利于享受到“政银保担”联动支牧联盟创新推出的金融服务产品。
  (三)科技入户需要。通过肉牛数据普查,实现“吉牛云”数据信息平台服务直接到户。一是通过基础数据和大数据育种,可以为养殖户提供科学的选种选配服务和优质冻精,提高母牛综合生产效益、后代品质和生产性能。二是通过基础数据和大数据育种,可以通过银行为养殖户增信,提高授信额度。三是通过基础数据信息,我们可以更好的为养殖户提供选种选育技术服务和市场销售、品牌创建等增值服务。
  二、责任分工
  普查工作由省局负责指导和服务,各地畜牧部门具体组织和实施,“吉牛云”肉牛大数据服务平台提供信息技术支持和耳标、耳标钳。
  (一)省局规划财务处和刘玉娟督导专员:负责政策落实和督导推进。
  (二)省局畜牧发展处和肉牛专班:负责普查方案的制定和普查工作的综合调度。
  (三)省牧业信息中心:负责协调长春新牧科技有限公司做好“吉牛普惠小程序”的完善工作,负责指导县市开展普查数据上传、汇总、评估、发布等工作。
  (四)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村防疫员信息、肉牛普查数据及防疫数据等采集录入工作的培训和指导。
  (五)省畜牧总站:负责家畜繁殖员信息、母牛配种及犊牛数据采集录入工作的培训和指导。
  (六)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处:负责“鼎e鼎”与“吉牛云”大数据平台相关数据的对接工作,实现追溯数据向前延伸到户。
  (七)防疫监督处:负责指导各地开展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对拒不佩带耳标、不履行强制免疫义务、出栏不检疫、违法违规调运等行为依法依规进行纠正、处罚。
  (八)畜产品加工管理处:负责指导养殖档案建立、规范和监督执法检查,指导养殖主体录入养殖档案数据。
  (九)各地畜牧部门。负责本辖区内普查工作的具体组织和实施。
  (十)“吉牛云”大数据服务平台。负责提供普查耳标和耳标钳,跟进金融服务和育种科技入户。
  三、具体任务
  普查的同时要开展相关法律法规的普法工作,明确建立养殖档案、给牛佩戴耳标和接受监督检查是养殖主体的责任和义务。各地畜牧部门要根据行政机构改革进程,依托乡镇政府统筹其站办所人员的有利因素开展普查,也可以委托第三方服务机构,以购买服务的方式组织普查工作的实施。
  (一)任务分配
  1.普查对象。试点县市辖区内所有饲养肉牛的企业、养殖场(户)和合作经济组织等生产主体。
  2.必查内容。养殖主体信息按照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名称、企业法定代表人/养殖场(户)/合作社负责人等分类,填报姓名、手机号、地址;牛只信息包括存栏个体普查耳标号、原有耳标号、性别、牛只数量等信息。
  3.商业数据调查。金融、育种数据是给养殖主体的增值服务,业主自行或者委托填报。包括填写身份证号、征信授权、上传身份证正反面照片以及企业营业执照照片;普查人员可根据业主金融需要完善牛只的详细信息,包括出生日期、年龄、品种、毛色特征、牛只照片(标签特写、正面、左侧45°、右侧45°)、体重、体高、体斜长,妊娠母牛还需填写胎次、配种日期、预产犊牛预留耳标号码、公牛编号(自然配种填写)、冻精编号(人工配种填写)。
  4.信息录入。微信搜索“吉牛普惠” 小程序,点击注册登陆,开展填报工作。全省2018年肉牛养殖主体信息已经导入小程序,只需对应完善牛只信息,补充新户及其牛只等信息。
  5.普查同时普法。养殖主体完善养殖档案是《畜牧法》规定的义务,拒不执行、不配合、不完成普查工作的要依法对其下达执法处罚通知单,进一步明确其义务和违法行为,以及因其违法而丧失的享受补贴政策资格。
  6.跟进服务。普查数据上传之后,吉牛云、“政银保担”联动支牧联盟根据竞争合作机制,梯次跟进金融服务:先银行、后小贷,再网贷,指导省农业贷款担保公司跟进贴息政策落实。
  7.科技入户。“吉牛云”根据大数据指导优选优配,以及大数据选种育种工作,指导业户根据后裔测定数据留优淘劣、优质优价销售。
  (二)普查时间
  根据普查进度,从4月7日开始,到4月21日为试点强制普查阶段。试点后再全省铺开,实行常年常态化管理。
  (三)普查程序
  1.普查准备阶段
  时间为3月25日至4月6日。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微信“吉牛普惠”小程序系统联调、制定普查试点方案和宣传动员等工作。
  2.试点普查阶段
  伊通和桦甸2个试点县市普查时间为4月7日至4月21日。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牛只信息调查、耳标佩戴和信息录入。
  3.全省普查阶段
  时间为4月21日至5月21日。全省普查之后转为日常监督检查,并组织开展全省数据汇总分析、数据质量评估、主要数据发布等工作。
  四、保障措施
  按照4月1日《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产业推进工作视频会议》的省长讲话要求,各地政府要积极推进肉牛普查工作,普查最后汇总数据要经主要领导签字确认后上报,务求措施得力、数据真实。
  (一)政策保障。普查数据是各项惠牧政策落实的前提要件,今后落实政策要以现有普查数据为准,防止现用现查过程中的数据造假行为。对抗拒普查、数据造假等行为和个人依法处罚,并纳入信誉评价管理体系,相应后果由造假者自负。
  (二)服务保障。省局与吉林省新牧科技有限公司共建了“吉牛云”大数据服务平台,为全省肉牛普查、普惠金融和大数据育种等提供信息技术服务。在此授权“吉牛云”依据普查数据为伊通和桦甸两地开展服务,可以协同推进肉牛政策性保险第三方服务、对接金融服务和大数据育种指导服务。
  (三)措施保障。一是鼓励金融机构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推进其业务外包第三方,第三方机构可以委托当地专业人员完成普查商业数据采集工作,并支付相应报酬。二是对于放牧肉牛可以采取“先录数据、后打耳标”的办法保障普查进度,养殖主体的权利按后续完成耳标佩戴肉牛数据为准。
  (四)组织保障。省局成立由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处室站所负责人为成员的肉牛普查领导小组(附件1),负责肉牛普查的推进工作。各市县畜牧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强化对普查工作的领导,层级落实责任,细化普查方案,落实普查措施,加强检查指导,确保普查质量和成效。
  (五)政策激励。吉牛云设立奖励机制,对率先完成普查的县市奖励性赠予肉牛优质冻精,进一步支持肉牛选种选配。各地各部门各机构可以自行开展普查工作,应用微信“吉牛普惠”小程序采集上传数据信息,数据共享、经费自筹。在全国布点建设肉牛后裔测定站等项目建设中,优先安排普查工作先进县市。
  (六)动态管理。普查工作实行动态化管理和建立长效运行机制。以肉牛保险为切入点,充分利用“动监e通”、“鼎e鼎”、“吉牛云”等大数据平台,整合数据资源,采取交叉互验等方式,尽快实现肉牛养殖数据的时时更新和动态化管理,打造数字畜牧业,提升数据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发挥数据资源的综合效益,更好地为肉牛产业发展服务。
  (七)务求实效。各市县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督促指导普查人员认真开展全面普查工作,坚决防止瞒报、漏报、虚报等行为,切实做到应普尽普,确保普查信息真实、准确,符合生产实际,为普查结果后续应用和相关工作开展提供佐证支撑。
 
  全省肉牛普查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张国华
  副组长:程文军、孙考取、孙福余
  成员单位及负责人
  督导专员:刘玉娟
  肉牛专班:付殿国
  规划财务处:沈国东
  畜牧发展处:迟俊杰
  防疫监督处:崔立恒
  畜产品加工管理处:陈本能
  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处:杨敏
  省牧业信息中心:刘东辉
  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徐一鸣
  省畜牧总站:柴方红
  “吉牛云”大数据服务平台:李健佳
 
打印 关闭

开展肉牛普查 落实普惠金融政策
省畜牧局制定下发《全省肉牛普查暨落实普惠金融政策试点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秸秆变肉”工程的决策部署,落实好国家和省里各项支牧惠牧政策,实现金融助推肉牛大数据育种科技进村入户,省畜牧局制定下发了《全省肉牛普查暨落实普惠金融政策试点实施方案》,方案全文如下:
  全省肉牛普查暨落实普惠金融政策
  试点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秸秆变肉”工程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千万头”肉牛工程建设,落实好国家和省里各项惠牧政策,实现金融助力肉牛大数据育种科技进村入户,决定先在伊通、桦甸开展肉牛普查暨落实普惠金融政策试点,逐步在全省推开工作,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目的意义
  全面摸清肉牛存栏数量和发展需求,是科学决策、落实政策和指导生产的前提条件。
  (一)科学决策需要。开展肉牛普查,全面摸清我省肉牛特别是基础母牛的发展数量,规范耳标佩带工作,逐步建立完善养殖电子档案信息,实行动态化管理,是推进肉牛政策性保险、开展活体抵押贷款、落实普惠金融和政策性补贴等惠牧政策的基础和前提。为拓宽融资渠道,实现“政银保担” 支牧联动,推行省直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吉林省推进畜禽活体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方案》,开展肉牛生产数据和融资需求普查是行政决策需要,必须夯实基础,扎实推进,务求普查全面,数据上传及时准确、真实可靠。
  (二)落实政策需要。配合开展肉牛生产数据和融资需求普查是养殖主体的责任和义务,是其申请、享受政策的依据和前提条件。一是有利于政策性保险的快速推进,提高保险覆盖面,让更多的养殖户享受到政策性保障,降低养殖风险。二是有利于肉牛活体抵押贷款工作的全面铺开,破解资金入户“最后一公里”问题,让更多养牛户受益。三是有利于让养殖主体享受到贷款贴息、冻精补贴、无害化处理以及《吉林省做大做强肉牛产业十条政策措施》的政策红利。四是有利于享受到“政银保担”联动支牧联盟创新推出的金融服务产品。
  (三)科技入户需要。通过肉牛数据普查,实现“吉牛云”数据信息平台服务直接到户。一是通过基础数据和大数据育种,可以为养殖户提供科学的选种选配服务和优质冻精,提高母牛综合生产效益、后代品质和生产性能。二是通过基础数据和大数据育种,可以通过银行为养殖户增信,提高授信额度。三是通过基础数据信息,我们可以更好的为养殖户提供选种选育技术服务和市场销售、品牌创建等增值服务。
  二、责任分工
  普查工作由省局负责指导和服务,各地畜牧部门具体组织和实施,“吉牛云”肉牛大数据服务平台提供信息技术支持和耳标、耳标钳。
  (一)省局规划财务处和刘玉娟督导专员:负责政策落实和督导推进。
  (二)省局畜牧发展处和肉牛专班:负责普查方案的制定和普查工作的综合调度。
  (三)省牧业信息中心:负责协调长春新牧科技有限公司做好“吉牛普惠小程序”的完善工作,负责指导县市开展普查数据上传、汇总、评估、发布等工作。
  (四)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村防疫员信息、肉牛普查数据及防疫数据等采集录入工作的培训和指导。
  (五)省畜牧总站:负责家畜繁殖员信息、母牛配种及犊牛数据采集录入工作的培训和指导。
  (六)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处:负责“鼎e鼎”与“吉牛云”大数据平台相关数据的对接工作,实现追溯数据向前延伸到户。
  (七)防疫监督处:负责指导各地开展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对拒不佩带耳标、不履行强制免疫义务、出栏不检疫、违法违规调运等行为依法依规进行纠正、处罚。
  (八)畜产品加工管理处:负责指导养殖档案建立、规范和监督执法检查,指导养殖主体录入养殖档案数据。
  (九)各地畜牧部门。负责本辖区内普查工作的具体组织和实施。
  (十)“吉牛云”大数据服务平台。负责提供普查耳标和耳标钳,跟进金融服务和育种科技入户。
  三、具体任务
  普查的同时要开展相关法律法规的普法工作,明确建立养殖档案、给牛佩戴耳标和接受监督检查是养殖主体的责任和义务。各地畜牧部门要根据行政机构改革进程,依托乡镇政府统筹其站办所人员的有利因素开展普查,也可以委托第三方服务机构,以购买服务的方式组织普查工作的实施。
  (一)任务分配
  1.普查对象。试点县市辖区内所有饲养肉牛的企业、养殖场(户)和合作经济组织等生产主体。
  2.必查内容。养殖主体信息按照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名称、企业法定代表人/养殖场(户)/合作社负责人等分类,填报姓名、手机号、地址;牛只信息包括存栏个体普查耳标号、原有耳标号、性别、牛只数量等信息。
  3.商业数据调查。金融、育种数据是给养殖主体的增值服务,业主自行或者委托填报。包括填写身份证号、征信授权、上传身份证正反面照片以及企业营业执照照片;普查人员可根据业主金融需要完善牛只的详细信息,包括出生日期、年龄、品种、毛色特征、牛只照片(标签特写、正面、左侧45°、右侧45°)、体重、体高、体斜长,妊娠母牛还需填写胎次、配种日期、预产犊牛预留耳标号码、公牛编号(自然配种填写)、冻精编号(人工配种填写)。
  4.信息录入。微信搜索“吉牛普惠” 小程序,点击注册登陆,开展填报工作。全省2018年肉牛养殖主体信息已经导入小程序,只需对应完善牛只信息,补充新户及其牛只等信息。
  5.普查同时普法。养殖主体完善养殖档案是《畜牧法》规定的义务,拒不执行、不配合、不完成普查工作的要依法对其下达执法处罚通知单,进一步明确其义务和违法行为,以及因其违法而丧失的享受补贴政策资格。
  6.跟进服务。普查数据上传之后,吉牛云、“政银保担”联动支牧联盟根据竞争合作机制,梯次跟进金融服务:先银行、后小贷,再网贷,指导省农业贷款担保公司跟进贴息政策落实。
  7.科技入户。“吉牛云”根据大数据指导优选优配,以及大数据选种育种工作,指导业户根据后裔测定数据留优淘劣、优质优价销售。
  (二)普查时间
  根据普查进度,从4月7日开始,到4月21日为试点强制普查阶段。试点后再全省铺开,实行常年常态化管理。
  (三)普查程序
  1.普查准备阶段
  时间为3月25日至4月6日。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微信“吉牛普惠”小程序系统联调、制定普查试点方案和宣传动员等工作。
  2.试点普查阶段
  伊通和桦甸2个试点县市普查时间为4月7日至4月21日。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牛只信息调查、耳标佩戴和信息录入。
  3.全省普查阶段
  时间为4月21日至5月21日。全省普查之后转为日常监督检查,并组织开展全省数据汇总分析、数据质量评估、主要数据发布等工作。
  四、保障措施
  按照4月1日《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产业推进工作视频会议》的省长讲话要求,各地政府要积极推进肉牛普查工作,普查最后汇总数据要经主要领导签字确认后上报,务求措施得力、数据真实。
  (一)政策保障。普查数据是各项惠牧政策落实的前提要件,今后落实政策要以现有普查数据为准,防止现用现查过程中的数据造假行为。对抗拒普查、数据造假等行为和个人依法处罚,并纳入信誉评价管理体系,相应后果由造假者自负。
  (二)服务保障。省局与吉林省新牧科技有限公司共建了“吉牛云”大数据服务平台,为全省肉牛普查、普惠金融和大数据育种等提供信息技术服务。在此授权“吉牛云”依据普查数据为伊通和桦甸两地开展服务,可以协同推进肉牛政策性保险第三方服务、对接金融服务和大数据育种指导服务。
  (三)措施保障。一是鼓励金融机构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推进其业务外包第三方,第三方机构可以委托当地专业人员完成普查商业数据采集工作,并支付相应报酬。二是对于放牧肉牛可以采取“先录数据、后打耳标”的办法保障普查进度,养殖主体的权利按后续完成耳标佩戴肉牛数据为准。
  (四)组织保障。省局成立由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处室站所负责人为成员的肉牛普查领导小组(附件1),负责肉牛普查的推进工作。各市县畜牧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强化对普查工作的领导,层级落实责任,细化普查方案,落实普查措施,加强检查指导,确保普查质量和成效。
  (五)政策激励。吉牛云设立奖励机制,对率先完成普查的县市奖励性赠予肉牛优质冻精,进一步支持肉牛选种选配。各地各部门各机构可以自行开展普查工作,应用微信“吉牛普惠”小程序采集上传数据信息,数据共享、经费自筹。在全国布点建设肉牛后裔测定站等项目建设中,优先安排普查工作先进县市。
  (六)动态管理。普查工作实行动态化管理和建立长效运行机制。以肉牛保险为切入点,充分利用“动监e通”、“鼎e鼎”、“吉牛云”等大数据平台,整合数据资源,采取交叉互验等方式,尽快实现肉牛养殖数据的时时更新和动态化管理,打造数字畜牧业,提升数据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发挥数据资源的综合效益,更好地为肉牛产业发展服务。
  (七)务求实效。各市县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督促指导普查人员认真开展全面普查工作,坚决防止瞒报、漏报、虚报等行为,切实做到应普尽普,确保普查信息真实、准确,符合生产实际,为普查结果后续应用和相关工作开展提供佐证支撑。
 
  全省肉牛普查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张国华
  副组长:程文军、孙考取、孙福余
  成员单位及负责人
  督导专员:刘玉娟
  肉牛专班:付殿国
  规划财务处:沈国东
  畜牧发展处:迟俊杰
  防疫监督处:崔立恒
  畜产品加工管理处:陈本能
  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处:杨敏
  省牧业信息中心:刘东辉
  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徐一鸣
  省畜牧总站:柴方红
  “吉牛云”大数据服务平台:李健佳
 
网站访问量统计:
总计: 昨日: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吉林省人民政府 | 农业农村部

版权所有:吉林省畜牧业管理局     地址:长春市人民大街1486号     备案号:吉ICP备05001602号

联系方式:0431-88906861     网站标识码:2200000029     公安备案号:22010202000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