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 发展改革委 科技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财政部 商务部 卫生健康委 市场监管总局 银保监会关于进一步促进奶业振兴的若干意见》,促进吉林奶业振兴,现结合全省奶业发展实际,起草《吉林省奶业振兴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布,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社会各界可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形式反馈意见和建议,反馈截止日期为2019年7月16日。
联系电话:0431-88906693
电子邮箱:jlmyjnb@163.com
附件:吉林省奶业振兴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吉林省畜牧业管理局
2019年7月8日
附件
吉林省奶业振兴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 发展改革委 科技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财政部 商务部 卫生健康委 市场监管总局 银保监会关于进一步促进奶业振兴的若干意见》(农牧发﹝2018﹞18号),促进奶业振兴,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建立完善以奶农规模化养殖为基础的生产经营体系,奶业生产与生态协同发展,密切产业链各环节利益联结,奶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乳制品消费信心增加,乳品质量、生产效益和产业竞争力提高,实现奶业全面振兴。到2025年,奶类产量达到45万吨。
二、加快确立奶农规模化养殖的基础性地位
(一)支持适度规模养殖发展。推进奶牛养殖和种植协调发展,培育适度规模奶牛养殖主体,重点在长春、吉林、四平、白城、松原地区,兼顾其他地区,积极发展奶牛家庭牧场,加强奶农培训和奶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奶农+合作社+公司”的奶业发展模式。(省畜牧业管理局负责)
(二)支持奶农发展乳制品加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强化金融信贷支持,对符合条件项目提供用地用电保障,支持具备条件的奶牛养殖场、合作社生产带有地方特色的乳制品。(省发展和改革委、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畜牧业管理局、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省市场监管厅、吉林银保监局等部门分工负责)
鼓励奶农、合作社将奶牛养殖与乳制品加工、增值服务等结合起来,在严格执行生产许可、食品安全标准等法律法规标准,确保乳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推行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居民小区和周边酒店、饭店、商店乳制品供应,重点生产巴氏杀菌乳、发酵乳、奶酪等乳制品,通过直营、电商等服务当地和周边群众,积极培育鲜奶消费市场,满足高品质、差异化、个性化需求。(省工信厅、省畜牧业管理局、省市场监管厅等部门分工负责)
(三)强化养殖保险和贷款支持。完善奶牛养殖保险政策,提高保障水平,减少养殖风险。推进奶业保险扩面、提标,合理厘定保险费率,探索开展生鲜乳目标价格保险试点,稳定养殖收益预期。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奶畜活体抵押贷款和养殖场抵押贷款等信贷产品创新,将符合条件的中小牧场贷款纳入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予以支持。(省财政厅、省畜牧业管理局、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吉林银保监局等部门分工负责)
三、降低奶牛饲养成本
(四)大力发展优质饲草业。推进种养结合和草畜配套,将粮改饲政策实施范围扩大到所有奶牛养殖大县,大力推广全株玉米青贮。(省畜牧业管理局负责)
实施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鼓励科研创新,提高国产苜蓿产量和质量。(省畜牧业管理局、省财政厅分工负责)
(五)加强畜牧农机装备有效供给。对符合条件的揉丝机、压块机、饲料(草)粉碎机、颗粒饲料压制机、秸秆膨化机、送料机、清粪机、粪污固液分离机等畜牧机械和搂草机、打(压)捆机、圆草捆包膜机、青饲料收获机等饲料作物收获机械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分工负责)
四、提高奶牛生产效率
(六)增加奶牛良种供应。支持奶牛(奶山羊)核心育种场和种公牛站建设,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培育国产精品奶牛良种,提高良种繁育和推广能力。(省畜牧业管理局负责)
(七)扩大奶牛精准饲喂规模。加强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中心建设,提高服务能力,扩大测定奶牛范围,逐步覆盖所有规模牧场,通过测定牛奶成分调整饲草料配方,实现奶牛精准饲喂管理。(省畜牧业管理局、省财政厅分工负责)
(八)支持养殖和粪污处理利用设施建设。加强中小牧场标准化改造提升,重点支持圈舍改造、养殖设施设备和挤奶机械更新。把符合条件的奶牛养殖粪污处理利用纳入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支持范围,分步实施、改造达标。(省畜牧业管理局、省发展和改革委、省财政厅等部门分工负责)
(九)加强奶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奶牛养殖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奶牛养殖技术服务模式,加大牧场主和业务骨干培训力度。积极开展良种奶牛繁育、饲养管理、疫病防控、养牛机械维护、生产资料采购和产品加工销售等服务,促进奶业节本提质增效。(省畜牧业管理局牵头、省科技厅等部门分工负责)
五、做强做优乳制品加工业
(十)优化乳制品结构。发展适销对路的低温乳制品,支持和引导奶酪、黄油等干乳制品生产,开发特色乳制品。鼓励使用生鲜乳生产灭菌乳、发酵乳、调制乳和婴幼儿配方乳粉等乳制品。(省工信厅、省畜牧业管理局、省市场监管厅等部门分工负责)
(十一)提升乳制品竞争力。鼓励乳品企业加强冷链储运设施建设。力争3年内在规模以上企业建立乳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与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体系。支持开展乳制品创新研发,优化加工工艺和产品结构,完善冷链运输体系和质量安全体系,增强运营管理能力,降低生产流通成本和销售价格,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省工信厅、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管厅等部门分工负责)
(十二)增强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竞争力。完善良好生产规范体系,继续执行最严格的监管制度,力争3年内显著提升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核心营养成分等研发,增强为企业服务能力。(省科技厅、省工信厅、省财政厅、省畜牧业管理局、省市场监管厅等部门分工负责)
六、促进养殖加工融合发展
(十三)支持加工企业反哺奶农。积极探索采取加工企业与奶农相互持股等形式,建立互利共赢的纽带。积极探索采用养殖圈舍和奶牛入股、补贴资金入股等方式,鼓励加工企业通过二次分红、溢价收购、利润保障等支持奶农,切实保障奶农合理收益、引导养殖向专精发展。(省工信厅、省财政厅、省畜牧业管理局等部门分工负责)
(十四)整顿生鲜乳收购秩序。建立生鲜乳价格协商机制,保障养殖、加工环节的合理收益。积极推广使用《生鲜乳购销合同(示范文本)》,整治霸王条款,严肃查处并公示“潜规则”以及凭借购销关系强推强卖兽药饲料和养殖设备等行为。(省畜牧业管理局牵头,省发展和改革委、省工信厅、省市场监管厅等部门分工负责)
七、提升乳品质量安全水平
(十五)积极推行第三方检测。鼓励有条件的地级市采取补贴、购销双方付费的方式,探索建立生鲜乳收购第三方质量检测中心,明确检测权威,减少生鲜乳购销质量争议。加强检测技术研发和资源共享,为奶农检测提供便利,做到节约成本、公平公正。支持奶业大县、企业和有条件的奶农自建乳品检验检测体系。(省畜牧业管理局牵头、省财政厅、省市场监管厅等部门分工负责)
(十六)加强乳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强乳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着力提升基层监管水平。加强乳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经营销售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和抽检监测,针对不同生产类型和规模,创新监管方式,加大监管密度,确保乳品质量安全。加大乳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发布力度,提高监管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省畜牧业管理局、省市场监管厅等部门分工负责)
加强乳制品生产企业复原乳标签标识管理,依法依规处置违法违规标签标注行为。(省市场监管厅牵头、省畜牧业管理局等部门分工负责)
八、推动奶业振兴
(十七)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奶业大市、县人民政府要落实奶业振兴责任,强化组织协调,确保推进奶业振兴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将奶牛养殖、乳品加工用地列入土地利用规划,要立足环境、资源承载能力和市场需求,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具体政策措施。(各市、县级人民政府负责)
九、大力引导和促进乳制品消费
(十八)加强宣传引导。加大奶业公益宣传,支持在主流媒体和新媒体上大力宣传奶业成效,树立中国奶业的良好形象,提升广大群众的认知度和信任度。推介奶牛休闲观光牧场,倡导科学饮奶,普及巴氏杀菌乳、灭菌乳、奶酪等乳制品营养知识,培育国民食用乳制品特别是干乳制品的习惯。引导乳品企业研发生产适合不同消费群体的乳制品,避免过度包装和广告,切实让利于民。(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省工信厅、省畜牧业管理局、省商务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市场监管厅等部门分工负责)